[1] |
郅莎莎, 班颖, 徐志广, 许旋. 金属串配合物[MM'M″(dpa)4(Cl)2](M=Co, Ni; M',M″=Co, Rh)电子输运的理论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9, 40(5): 980. |
[2] |
刘国震, 叶加久, 侯昭升, 陈双宏, 胡林华, 潘旭, 戴松元. 裂纹缺陷对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8, 39(3): 545. |
[3] |
程娜, 贺园园, 赵健伟. 共轭稠环中杂原子对电子输运行为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8, 39(2): 277. |
[4] |
郑家伟, 姜玲, 丁勇, 莫立娥, 丁有才, 胡林华, 戴松元. Au掺杂对TiO2薄膜表面态及电荷传输性能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11): 2038. |
[5] |
钱柳, 丁黎明.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工作机理及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 36(4): 595. |
[6] |
闵春刚, 冷艳, 杨喜昆, 黄绍军, 任爱民. 萤火虫氧化荧光素及其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和光物理性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4, 35(3): 564. |
[7] |
郝彦忠, 孙宝, 罗冲, 范龙雪, 裴娟, 李英品. ZnO纳米管有序阵列与Cu2O纳米晶核壳结构的光电化学性能及全固态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4, 35(1): 127. |
[8] |
胡林华, 莫立娥, 李文欣, 丁勇, 戴松元. 纳米级包覆层厚度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电子注入效率和电子寿命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 34(9): 2196. |
[9] |
蔡墨朗, 潘旭, 刘伟庆, 霍志鹏, 陈海伟, 张昌能, 戴松元. 双功能型吡啶基离子液体的性质及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 34(7): 1697. |
[10] |
张慧, 吴璠, 韩昌报, 沈薇, 崔奇, 邱泽亮, 刘长文, 高锋, 王命泰. Sb2S3纳米丝的合成及杂化太阳电池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 34(10): 2401. |
[11] |
奚小网, 寇东星, 胡林华, 戴松元. 对电极性能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动力学过程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 34(1): 175. |
[12] |
刘伟庆, 梁忠冠, 寇东星, 胡林华, 戴松元.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双层结构TiO2薄膜空间的电子分布与接触界面转移过程[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 33(12): 2697. |
[13] |
刘伟庆, 寇东星, 胡林华, 戴松元.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多相接触界面电子转移机制和动力学过程[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 33(09): 2051. |
[14] |
孙翊夫, 叶玲, 叶开其. 具有电子传输特性的Be金属配合物作为磷光主体材料的电致发光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 33(08): 1714. |
[15] |
朱俊, 胡林华, 戴松元. 电极功函数对TiO2/PbS平面异质结激子太阳电池性能影响的理论模拟[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 33(03): 555. |